升温确实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在气温超过32℃时,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进一步增加。高温天气不仅会促使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导致心脏供血减少,还可能引起血压波动和血液黏稠度上升,这些都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
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心率加速与心脏负荷 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散热会使心跳加快,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负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冠状动脉收缩,减少了心肌供氧量,增加了冠心病发作的可能性。由于出汗增多,血容量下降,也会使回流至心脏的血液量减少,影响心肌供血。
-
血压变化 环境温度升高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对于某些患者而言,可能会擅自调整降压药物剂量,进而引发夜间血压升高。这种血压的波动容易造成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为显著。
-
血液黏稠度上升 在炎热天气里,如果未能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体液流失过多,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这大大增加了形成血栓的风险。血栓一旦形成,便可能堵塞供应大脑或心脏的血管,导致中风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
室内外温差的影响 夏季使用空调降温是常见的做法,但若室内外温差过大(大于7℃),会使血管突然收缩或舒张,这对心血管系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老年人,其血管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因此而发生心血管意外。
-
生活习惯改变 高温天气往往伴随着睡眠质量下降,生物钟紊乱,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如偏好冷饮等,这些都可能间接影响到心血管健康。例如,大量饮用冰水会使血管迅速收缩,加重心脏负担。
随着气温的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随之上升。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合理安排运动时间、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以及注意室内室外温差的调节。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减轻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