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确实会增加心肌梗死风险,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高温通过体液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心脏负荷加重等多重机制诱发心梗,极端高温与空气污染协同作用时风险更高。
- 高温引发生理紊乱:体温升高时,体表血管扩张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同时大量出汗引发脱水,血液黏稠度上升易形成血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加速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缺血。
- 高危人群更易受影响:冠心病患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高温下心脏代偿不足,心梗风险显著增加。研究显示,热浪持续2天时心梗死亡风险上升18%,持续4天风险增幅达74%。
- 环境因素叠加危害:高温与PM2.5污染协同作用时,心梗死亡率进一步升高。例如,高温下PM2.5浓度超标会加剧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
- 预防措施关键: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及时补充电解质水分;穿戴透气衣物,规律监测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就医。
夏季防暑需主动保护心脏健康,高危人群应格外关注温度变化与空气质量,减少风险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