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于2019年在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完成,患者郭先生通过植入“永仁心”人工心脏改善心功能,最终成功脱离辅助装置恢复自主循环能力。人工心脏不仅能短期救命,还可逆转部分患者的心脏损伤。
人工心脏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革命性技术,作为体内植入装置,通过机械泵替代心脏部分功能,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福建首例患者郭先生因扩张型心肌病濒临猝死风险,2019年接受手术。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从24.5%回升至45%以上,证明人工心脏可修复心脏功能。福建协和医院已完成超百例此类手术,其中约10%的患者最终脱离辅助装置。
人工心脏的作用分为三类:过渡治疗(等待供体心脏)、短期替代(急性心衰康复后移除)、长期替代(供心短缺患者的生命维持)。设备包含体内泵体和体外控制器,虽存在感染、血栓风险,但其技术迭代(如全磁悬浮装置)已大幅降低并发症。需终身服药抗凝,部分患者仍需二次移植,但费用低于长期供心维护。
停用人工心脏需符合严格标准:自体心脏功能恢复、无严重并发症、持续抗凝治疗。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等机构已在“不停跳”微创术式上实现突破,缩短康复周期。未来人工心脏或成重症心肌病患者的“心桥”,为供体短缺提供关键解决方案。
建议心衰患者出现耐力下降、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就医。人工心脏虽不能完全替代供体移植,但其“休眠治疗”理念已改变传统医学认知——即使终末期患者,仍有逆转心脏功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