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附属医院病理报告是患者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 大体描述、镜下观察、病理诊断 三大核心部分,精准揭示病变性质(如良恶性)、肿瘤分型及分期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
报告结构与核心内容
病理报告首先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姓名、病理号等)和标本来源(如手术切除或穿刺)。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 大体描述:记录标本肉眼特征(大小、颜色、病灶位置),确保取材准确性。
- 镜下观察:通过显微镜分析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明确病变细节(如癌细胞分化程度)。
- 病理诊断:综合临床与检测数据,给出最终结论(如“肺腺癌Ⅱ期”或“良性结节”),恶性病例还会标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关键指标。
-
如何快速抓取关键信息
- 肿瘤性质:直接查看“病理诊断”部分,术语如“符合腺癌”“考虑良性”需结合临床解读。
- 分型与分期:非小细胞肺癌会细分鳞癌、腺癌等;分期信息(如TNM分期)决定治疗方案。
- 特殊标注:注意“脉管癌栓”“切缘阳性”等提示预后的高危因素。
-
报告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病理报告是制定手术、化疗方案的核心依据,若出现“不典型增生”等不确定描述,建议与病理科医生进一步沟通。患者可通过医院系统查询电子报告,但专业术语需由主治医生解析,避免误读。
济宁附属医院的病理报告以标准化流程确保诊断权威性,患者只需关注诊断结论与分型分期,具体治疗策略需结合临床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