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糖尿病诊断最新标准涵盖多维度指标,关键亮点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随机血糖的具体数值界定,并对不同人群(如孕妇)给出特定诊断要求。
诊断糖尿病的核心指标有三项。空腹血糖需≥7.0mmol/L(至少8小时未进食);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随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可作为辅助诊断标准,尤其适用于无典型症状者,但需排除临时性血糖波动因素。若仅一次检测达标,需在另一日复查确认。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的诊断标准更为严格。妊娠24-28周需进行75g OGTT(一步法),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10.0mmol/L或2小时≥8.5mmol/L即可确诊;或采用两步法,先50g葡萄糖筛查,若结果异常再行100g OGTT,并以两项异常值作为诊断依据。两种策略各有优劣,一步法灵敏度更高但可能导致过度医疗化,而两步法依赖传统阈值,可能漏诊部分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长期血糖控制指标,虽未被列为唯一诊断工具,但在资源充沛地区可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需注意,儿童、青少年及特殊病例如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标准需个体化调整。定期监测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HbA1c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至关重要,早发现早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建议有家族史、肥胖或高血压等风险因素者主动筛查,并遵循医生指导优化治疗策略。最终确诊需结合症状、动态血糖监测及专业医师评估,避免自行诊断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