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在中医诊疗中主要归属于中医内科的心血管病科或脑血管病科,部分医院细分科室可能直接对应“心病科”或“眩晕/头痛”范畴,其核心病机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等因素相关,需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
中医科室选择
高血压患者就诊中医时,优先选择中医内科,尤其是心血管或脑血管专科。若医院分科较细,可挂“心病科”(类似西医心内科)或“脑病科”(类似神经内科)。部分基层中医院若无细分科室,直接挂中医内科即可,医生会根据症状辨证施治。 -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知
中医无“高血压”病名,但将其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病因多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等有关。常见分型包括肝火亢盛型(头痛、急躁、面赤便秘)和阴虚阳亢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需通过舌脉辨证分型。 -
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如平肝潜阳、滋阴补肾或化痰通络。但需注意:若血压过高(如≥180/110mmHg),建议先结合西药快速控压,再逐步用中药替代或辅助,避免急性心脑血管意外。
总结:中医治疗高血压需辨证与辨病结合,选择合适科室并配合医生分阶段干预,尤其注重长期体质调理与生活方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