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0mmHg是否算高血压需根据测量场景判断,《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规定诊室血压≥140/90mmHg可诊断高血压,但需非同日三次测量;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则为高血压。血压理想值为<120/80mmHg,120~139/80~89mmHg属于正常高值。
诊室血压需满足未用药、非同日三次测量且规范操作三个条件才能确诊高血压。家庭血压监测连续5~7天平均值≥135/85mmHg也属于高血压。部分患者面对医生会紧张导致诊室血压升高,即“白大褂高血压”,因此家庭测量更具参考性。
降压目标因人而异。中青年患者建议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尤其是合并心脏病、肾病者。60~79岁老人血压应先降至140/90mmHg以下,若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老人降压目标稍宽松,通常先降至150/90mmHg以下,耐受者可继续降低。合并严重疾病或体质虚弱者需医生个性化调整。
血压测量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影响,出现异常应重复测量或就医确认。定期监测血压,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如限盐、减重、运动等控制血压,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普通人群建议每两年测一次血压,高危人群应增加监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