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顿抑是心脏短暂缺血后恢复血流时出现的一种可逆性功能障碍,主要症状包括心功能下降引发的胸痛、呼吸困难、疲劳乏力等,早期症状可能隐匿但需警惕加重风险。
心肌顿抑的典型表现为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弱,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心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常出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胸闷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分人因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全身血液供应不足,在轻微活动或静息状态下即感到疲劳、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引发端坐呼吸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在心肌顿抑持续期伴随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头晕甚至晕厥。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普通心绞痛,但由于心功能障碍在血流恢复后数天至数周内逐渐改善,因此需结合动态心脏影像评估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即使成功再灌注,心肌顿抑可能伴随炎症因子释放和微循环障碍,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心肌顿抑的高危人群包括近期经历急性心梗、复杂冠脉介入治疗或频繁心绞痛发作的患者,体检若发现心脏射血分数下降或运动耐力异常,应尽早就医排查。早期治疗以抗缺血药物、心肌保护及改善内皮功能为主,长期管理则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随访,预防心功能恶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