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后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其核心病因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引发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受损,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主要诱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栓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当血栓阻塞下肢深静脉时,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导致静脉瓣膜损伤或功能不全。这种损伤使血液在静脉中淤积,最终引发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2. 静脉瓣膜损伤和功能不全
静脉瓣膜是确保血液单向流动的关键结构。当血栓形成后,瓣膜可能因炎症、纤维化或机械性损伤而受损,导致血液逆流,进一步加重静脉高压。这种长期高压会引发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等PTS典型症状。
3.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影响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由静脉高压引起的病理状态,是PTS的直接后果。它不仅导致腿部不适和肿胀,还可能引发皮肤炎症、湿疹和色素沉着。如果未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发展为难以愈合的静脉性溃疡。
4. PTS的高发病率及危害
研究表明,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高达20%-50%会发展为PTS,其严重程度从轻微的腿部肿胀到严重的溃疡不等。PTS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医疗负担。
总结
血栓后综合征的核心病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引发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静脉瓣膜损伤和功能不全,进而导致静脉高压和血液淤积。其高发病率及潜在危害提示,预防和及时治疗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以降低PTS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