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排血量增多(高排血量心衰)的症状表现多样,典型特征包括呼吸困难、体循环淤血、持续性心动过速等,需与低排血量心衰区分,严重时可引发心源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呼吸困难是高排血量心衰的核心症状之一,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中憋醒),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这是由于循环血量增加导致肺静脉压力升高,引发肺淤血所致。
体循环淤血表现为明显的水肿、颈静脉怒张及肝脾肿大。液体潴留多见于下肢、腰骶部及内脏器官(如胃肠道、肝脏),伴随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心脏被迫超负荷工作,长期可致右心功能进一步失代偿。
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心动过速,安静状态下心率持续高于正常范围(100次/分钟以上),并伴心悸感。这是机体为弥补泵血效率下降而加快心率代偿的结果,但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肌劳损。
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晕厥甚至胸痛,尤其在体位改变或剧烈运动时风险更高。这是由于心脏泵血效率与外周需求失衡,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冠脉灌注压下降所致。若合并心肌缺血,则胸痛症状可能更为显著。
少数特殊病例可能伴随原发病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例如潮热多汗、体重骤降或慢性疲劳,需结合基础疾病综合诊断,避免遗漏隐匿病因。
高排血量心衰症状易与低排血量心衰混淆,但其核心差异在于心排血量增加与循环效率低下并存,需通过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确诊。若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延误治疗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