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震颤可以通过中医调理,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根源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对缓解症状有较好效果,还能结合饮食和日常调护增强疗效。
意向性震颤中医多从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及痰浊、瘀血阻滞经络等角度论治。患者常因肝血不足致筋脉失养,或肾精亏虚致髓海失养,出现震颤症状,还可能兼夹痰浊、瘀血问题。治疗时,医生会依据具体症状,如肢体松驰时抖动明显且伴头昏目眩,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判断为肝风挟痰证,以燥湿祛痰、行气开郁的导痰汤调理;对持物欲取时震颤加剧、气短自汗,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的气虚血瘀证,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归脾汤配合化瘀通络之法;针对筋肉僵硬挛急、夜间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的肝肾阴虚证,以滋补肝肾、熄风止痉的天麻钩藤饮合补阳还五汤等化裁。
除中药内服,中医还有针灸、推拿、外治等综合疗法。针灸会选百会、风池、合谷、太冲等穴位,依不同证型配穴并采用特色针法;推拿循手三阴经施揉捏透热法;外治疗法可用中药熏洗。日常调护也很重要,如饮食上分阶段调养,急性期以平肝熄风为主,恢复期侧重益气活血,后遗症期重在滋肾养肝;情志上可通过按摩穴位、练习导引术疏肝调神;饮食要忌发物,多食滋补食物。
多数情况下,意向性震颤患者经规范、系统中医调理,症状会有改善,但个体有差异,部分严重或病程长者可能疗效有限。建议患者尽早就医,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以获得更佳效果,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