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震颤是一种与小脑或脑干病变相关的运动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在接近目标时震颤加剧,常伴随共济失调和运动迟缓。
-
核心症状
患者在执行特定动作(如指鼻测试、端水杯)时,肢体远端(如手指)会出现不规则的震颤,且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静止时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可能伴随步态异常、平衡障碍或构音困难。 -
常见病因
多由小脑或脑干损伤引发,如脑梗死、肿瘤、遗传性疾病(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或中毒。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特别警惕。 -
与其他震颤的区别
不同于特发性震颤(家族遗传性、姿势性震颤)或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意向性震颤仅在动作中显现,且频率较低(4~5 Hz)、幅度较大。
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病因,针对性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