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杂音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因异常湍流产生的声音,可能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病理性血管杂音常提示血管狭窄、动脉瘤、动静脉瘘或血管炎症等疾病,尤其需警惕主动脉夹层等致命风险。
血管杂音可出现在不同部位,提示特定疾病。例如,腹主动脉瘤或狭窄常在上腹部产生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随腹痛、脉搏减弱等症状;肾动脉狭窄杂音多见于脐上或腰部,患者可能伴高血压与肾功能损伤;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在脐周可听到连续性静脉嗡鸣声;动脉炎或血管瘤则可能导致局限性持续性杂音。
多种疾病可引发血管杂音。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瘤、多发性大动脉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血管增生,以及肝癌、胰腺癌等肿瘤压迫血管。某些特殊征象需高度关注,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可能伴随眩晕或偏瘫,主动脉瓣狭窄则可能引发心衰。
诊断需结合体检与影像学检查。医生通过听诊判断杂音位置、性质及强度,辅以超声、CT或血管造影明确病因。治疗则针对具体疾病进行,如颈动脉狭窄需药物控制或手术,动脉瘤可能需介入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需抗感染与外科处理。
症状突然加重应立即就医。若发现杂音伴随肢体发凉、剧烈胸痛或晕厥,需高度警惕血管急症。定期血管健康评估,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早期发现异常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