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阵挛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同时可结合康复训练缓解症状,若因器质性病变致踝阵挛,原发病得到控制后症状通常会逐渐消失。
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踝阵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锥体束损伤(常见于脑出血、脑梗塞、神经梅毒、急性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癫痫、中毒性脑病、病毒性脑炎、家族性痉挛性麻痹等),也可能在中枢神经系兴奋性亢进和神经官能症等情况下出现。若出现踝阵挛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脑部CT或MRI、脊髓节段CT扫描等)、其他检查(如诱发电位检查)等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例如中毒性脑病要针对病因,如脱离毒物环境、洗胃、透析等清除体内毒性物质,并对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要进行正确的支持与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等;多发性硬化症可采用物理疗法、定向康复治疗和社会心理咨询,同时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反射性躯体神经病可采取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手术治疗、对症治疗等方法。
康复训练缓解症状:康复训练对因肌肉疲劳引起的踝关节阵挛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可辅助其他病因导致的踝阵挛恢复。肌肉力量训练可使用弹力带或重力脚踝进行胫前肌、肌腱和小腿肌群的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灵活性训练进行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如屈曲、伸展、旋转等动作,增加关节灵活性和活动度;平衡性训练可在不稳定的表面上站立或行走,如泡沫垫或平衡板,增强踝关节稳定性和平衡性;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生活或运动中的动作,如上下楼梯、跳跃、短跑等,提高踝关节功能性。也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手法按摩和运动疗法,手法按摩包括局部按摩、屈髋屈膝训练、被动足背屈训练等;运动疗法有主动足背屈训练、站立、行走训练等。
日常注意事项及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肌肉和神经的恢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若在训练过程中感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