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蛋白量增高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表现,常见于椎管梗阻、颅内占位性病变、感染性脑膜炎(如细菌性/结核性/病毒性)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如CJD)等,严重时蛋白浓度可达30-50g/L,甚至引发脑脊液自凝现象。
主要病因及特点
-
椎管梗阻
脊髓肿瘤、硬膜外脓肿或脊椎结核等压迫脊髓,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梗阻部位越低(如马尾病变),蛋白增高越显著,完全梗阻时可达极高水平。 -
颅内占位性病变
脑瘤、脑脓肿或血肿等占位病变破坏血脑屏障,使血浆蛋白渗入脑脊液,蛋白量轻至中度升高。 -
感染性疾病
- 细菌性脑膜炎:蛋白显著增高(800-5000mg/dL),伴白细胞激增。
- 结核性脑膜炎:蛋白中度升高(500-3000mg/dL),病情进展后更明显。
-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蛋白轻度增高(150-1000mg/dL)。
-
其他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如CJD)或脊髓炎症反应也可导致蛋白异常,需结合特异性标志物(如14-3-3蛋白)进一步鉴别。
总结
脑脊液蛋白量增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如影像学、免疫检测)明确病因,及时干预可避免神经功能不可逆损伤。若检测发现异常,应尽早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