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下垂主要由支撑肝脏的韧带松弛、腹压降低或周围器官病变牵拉引起,少数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相关。
肝下垂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肝下垂与遗传或发育异常有关,例如某些人天生韧带结构薄弱或缺失,使肝脏缺乏有效固定。获得性肝下垂的常见原因包括:第一,腹壁松弛或体型过瘦,腹部脂肪和肌肉对肝脏的支撑不足,尤其在消瘦人群中更明显;第二,腹内压降低,如长期咳嗽、营养不良、便秘或剧烈运动导致腹肌张力下降,肝脏位置随之下移;第三,膈肌功能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肺气肿)、右侧大量胸腔积液或肺部肿瘤会通过压迫膈肌使其下降,牵拉肝脏随之移动;第四,邻近器官压迫,如肝囊肿、肿瘤或胆囊疾病增大后直接牵拉肝脏;第五,不良生活习惯,包括久坐、过度劳累或长期暴饮暴食,可能加速韧带松弛。
轻度肝下垂通常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重度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甚至剧烈运动后的撕裂感。日常需注意饮食均衡、强化核心肌群锻炼,并定期检查。若伴随腹胀、坠痛等异常,应尽快就医排查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