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震颤的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可能伴有动作迟缓、步态不稳等,需警惕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神经系统疾病风险。
肢体震颤常表现为特定情形下的不自主抖动。静止性震颤多见于帕金森病早期,典型表现为肢体静止时显著抖动,如拇指与食指呈现“搓丸样”动作,情绪波动或疲劳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动作性震颤分为运动性、意向性及姿势性震颤,其中意向性震颤表现为越接近目标物震颤越明显,常见于小脑相关疾病,而姿势性震颤多在维持特定姿势时发生,如端水杯或伸展上肢时出现,特发性震颤是常见诱因之一。酒精戒断、甲状腺毒症等患者可能出现双手平举时细微震颤,疲劳或焦虑状态也可能诱发暂时性手抖。部分患者在睡眠中可因翻身等动作引发震颤。震颤的严重程度差异显著,从轻微抖动发展为生活受限。若震颤伴随面具脸、写字过小、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表现,或出现肢体僵硬、行走拖曳,须警惕进展性疾病。药物性中毒、肝性脑病等可能导致特征性扑翼样震颤,表现为双上肢类似飞鸟振翅的不规则抖动,常提示肝功能衰竭或代谢紊乱。部分患者自述在特定情绪或姿势下震颤加重,需警惕焦虑相关性震颤或体位性低血压引发的神经调节异常。通过体格检查、甲功检测、脑影像学评估可辅助鉴别病因,明确诊断。定期体检监测神经功能状态、避免酗酒及滥用药物是预防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