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尿肌反射亢进是一种因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导致的泌尿系统疾病,典型症状为尿频、尿急、尿失禁等,可能伴随急迫性尿失禁和夜尿增多,常与神经系统损伤或膀胱异常相关。
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核心机制是神经调控失调,导致膀胱逼尿肌在非排尿状态下出现异常收缩。常见病因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膀胱慢性炎症或结石刺激、药物副作用(抗胆碱能药物)及妊娠、肥胖等外部因素压迫。临床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如逼尿肌无反射或膀胱感觉过敏综合征。
治疗策略根据病因与症状严重程度制定。轻度患者可通过定时排尿训练、膀胱扩展训练改善盆底肌功能;药物方面,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可抑制逼尿肌收缩,而β3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则缓解膀胱过度活跃。重度或耐药病例可考虑注射A型肉毒毒素、经皮神经电刺激等介入疗法,极端情况下需手术干预(如膀胱扩大术)。心理疏导和饮食调整(减少刺激性饮品摄入)亦为辅助措施。
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引发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害。确诊后需严格遵循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同时注意预防便秘、戒烟限酒以维持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