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核心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通常在儿童早期(3岁前)出现症状,可能伴随语言发育迟缓、感知觉异常等表现,但个体差异极大,部分患者拥有特殊天赋(如超强记忆力)。目前病因未完全明确,与遗传、环境因素相关,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主要特征分点解析:
-
社交障碍
患者难以理解他人情绪或社交规则,表现为回避眼神接触、缺乏共情力、不会分享兴趣。部分孩子可能抗拒肢体接触,或无法发展适龄的友谊。 -
刻板行为与固执性
对特定事物(如旋转物体、数字)异常执着,坚持固定生活流程(如路线、饮食),抗拒变化。重复动作(摇晃身体、排列物品)也是常见表现。 -
感知觉敏感/迟钝
可能对声音、光线、触觉等过度敏感(如捂住耳朵躲避噪音),或相反地对疼痛、温度反应迟钝,影响日常生活适应。 -
能力发展不均衡
约70%患者存在智力或语言障碍,但少数呈现"学者综合征"(如绘画、计算天赋)。早期干预能提升语言、自理等关键能力。
重要提示:
自闭症无法通过药物"治愈",但行为训练(如ABA疗法)、结构化教育可改善症状。家长需警惕"贵人语迟"等误区,2岁仍无语言、不应名或社交冷淡时建议尽早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