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先天性的脑血管发育异常疾病,其特征是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形成畸形血管团,缺乏正常的毛细血管网络,常导致颅内出血、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严重症状。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胚胎期血管生成调控机制障碍导致的先天性疾病,也可能由后天因素诱发。该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患者略多,约50%患者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未治疗患者的年出血率约为2%-4%。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 颅内出血:常因畸形血管团破裂引发,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出血部位多见于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
- 癫痫发作:40%-50%患者会出现癫痫,部分由“脑盗血”现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氧引起,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 神经功能障碍:由于畸形血管的“盗血效应”,40%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或视力缺损;
- 慢性头痛:类似偏头痛的长期搏动性疼痛,出血时会加剧为急性剧痛。
诊断需结合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者是确诊金标准。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 手术切除:适用于浅表、非功能区的AVM,治愈率可达95%,但存在术中出血风险;
- 血管内栓塞:针对深部或大型AVM进行微创栓塞,完全闭塞率约30%-50%;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用于小型深部AVM,需2-3年后见效,治愈率约70%-80%;
- 联合治疗:复杂病例常采用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未破裂的AVM年出血风险为2%-4%,若发生破裂,患者需紧急就医。定期复查、控制血压及避免剧烈运动可降低风险,但最终治疗需根据畸形大小、位置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