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减退是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降低,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肉疾病、电解质紊乱或重症肌无力等多种原因引发,需根据具体病因针对性治疗。
肌力减退的核心是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导致的运动能力减弱,常见表现包括肢体活动费力、持续运动时耐力下降,甚至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受阻等严重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神经系统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损伤等会破坏神经传导路径;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直接影响肌肉收缩功能;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可干扰神经信号传递至肌肉;而重症肌无力则因免疫系统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导致疲劳性无力。明确病因是关键,需结合血检、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测试综合判断。
针对不同病因,治疗策略差异显著。神经损伤相关的肌力减退需修复受损神经,可能通过药物、物理治疗或手术减压改善;肌肉疾病则需使用免疫调节剂或激素控制病情发展;电解质失衡患者需及时补充电解质平衡体液;重症肌无力患者则依赖胆碱酯酶抑制剂缓解症状。运动康复训练可增强残存肌肉功能,而长期卧床者需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出现肌力减退需及时就医,通过专业评估定位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日常应关注异常疲劳或运动能力下降,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同时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以维持肌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