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出血的特点是血液呈暗红色、流速较慢且均匀。处理原则是直接压迫止血,必要时配合加压包扎或抬高患肢,避免使用止血带(除非大动脉合并损伤)。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需及时清创并就医。
-
判断出血类型
静脉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持续涌出但无喷射状,颜色暗红。与动脉出血(鲜红色、喷射状)和毛细血管出血(渗血)区分开,避免误判导致处理不当。 -
直接压迫止血法
用干净纱布、毛巾或衣物紧压出血点,持续施压10-15分钟。避免频繁揭开查看,以免影响凝血。若血液浸透敷料,直接加盖新敷料继续压迫。 -
加压包扎与抬高患肢
压迫止血后,用绷带缠绕伤口区域(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并抬高出血部位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减缓血流。此法适用于四肢静脉出血。 -
特殊情况处理
- 深部或污染伤口:生理盐水冲洗后覆盖清洁敷料,立即就医,防止感染或破伤风风险。
- 异物刺入:不可自行拔出,固定异物并压迫周围止血,等待专业救援。
-
避免常见误区
- 禁用止血带:静脉压力低,止血带易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 勿用烟灰、泥土等污染物止血,以免引发感染。
及时止血后,观察是否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微弱等休克症状,并尽快送医。日常备齐急救包,掌握基础止血技能可大幅降低意外伤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