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脱垂是一种胃部病变,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异常松弛并脱入食管或十二指肠,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及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可引发贫血或梗阻,需通过胃镜或钡餐确诊。
-
核心症状与特点
患者多出现上腹部不规则疼痛,进食后可能加重,伴恶心呕吐、饱胀感或反酸。约20%病例有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长期可导致贫血或体重下降。疼痛性质多样(隐痛、灼痛等),无固定规律,易与溃疡混淆。 -
病因与高危人群
原发性脱垂与胃黏膜先天松弛有关,继发性多因慢性胃炎、溃疡等引发。30~60岁男性发病率较高,长期炎症、幽门功能异常者风险更高。 -
诊断与治疗关键
确诊依赖胃镜和钡餐检查,可见黏膜皱襞突入十二指肠。轻症可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缓解,反复出血或梗阻者需手术切除脱垂黏膜。
若出现持续上腹疼痛伴消化异常,建议尽早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引发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