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血便是由肠道或全身性疾病引发的排便异常症状,粪便中混杂血液与脓液,通常提示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需及时排查病因。以下是脓血便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方法。
脓血便的成因多样,常见的肠道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均可导致脓血便,症状可能伴随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表现。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脓血便以脓为主、少量血液,而阿米巴痢疾则多为血便混少量脓液且腥臭明显。肠结核会导致脓血便与便秘腹泻交替,血吸虫病则常见于慢性感染期患者。肠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因黏膜溃疡或坏死引发脓血便,可能伴随体重下降与慢性贫血。部分患者因使用抗生素或感染艰难梭菌引发伪膜性肠炎,甚至手术后注射部位感染坏死也会导致类似现象。
明确诊断需通过肠镜检查、粪便培养及血液检查等手段。治疗上,感染性因素需针对致病菌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而肿瘤患者则可能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肠结核患者需抗结核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可配合免疫抑制剂。出现脓血便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尤其是高热、剧烈腹痛或排便大量出血等急性症状,应马上就诊。肠道肿瘤风险较高者更需重视早期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患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