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血便的成因多样,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肠道疾病、肿瘤及药物毒副作用,其中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和肠道肿瘤是常见主因,需警惕症状并尽早就医诊断。
-
感染性因素:细菌(如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或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血吸虫)感染是脓血便的常见诱因,伴随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细菌性痢疾多以脓为主、血量较少;阿米巴痢疾则以血为主,粪便呈果酱色且腥臭明显。血吸虫病引发的脓血便则多见于流行地区且多发生于慢性期。
-
肠道炎症及免疫相关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克隆氏病)等病因不明的肠道炎症常引发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以反复大量黏液血便为主;克罗恩病除腹痛腹泻外,也可能导致脓血便及腹部包块。肠结核亦为常见病因,常与腹泻便秘交替、乏力消瘦等症状共现。
-
肿瘤及术后并发症:结肠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因溃疡、坏死或出血可造成脓血便,常伴排便习惯改变、体重骤降等警报信号。痔疮注射、直肠脱垂注射术后坏死性感染也可能导致继发性脓血便。
-
其他病因:非感染性疾病如放射性肠炎、缺铁性肠炎,以及药物中毒、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患者偶见脓血便。症状可能伴随剧烈腹痛、乏力及全身性表现。
脓血便作为消化道危险信号,可能预示肠道严重病变或全身性疾病,需及时接受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专业检查。尤其是长期反复便血或伴全身症状者,更应尽早就诊明确病因,避免恶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