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睾酮浓度低下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包括性腺功能减退、代谢综合征、抑郁症等,还可能预示心血管风险增加或骨质疏松。
-
性腺功能减退
睾酮低下最直接关联的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原发性问题如克氏综合征(染色体异常),继发性则可能源于垂体或下丘脑病变。患者常表现为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甚至睾丸萎缩。 -
代谢异常与肥胖
低睾酮与代谢综合征相互影响:肥胖会降低睾酮水平,而睾酮不足又可能加剧内脏脂肪堆积。这类患者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增加糖尿病风险。 -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睾酮低下可能引发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或易怒。激素水平波动会影响神经递质平衡,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认知功能轻微下降。 -
骨骼与肌肉退化
睾酮促进骨密度和肌肉合成,其缺乏会加速骨质疏松,尤其在中老年男性中表现为腰背疼痛或骨折风险升高。肌肉量减少也可能导致乏力、活动能力下降。 -
心血管疾病关联
研究显示,低睾酮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相关,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但具体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验证。
若出现疲劳、情绪波动、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建议检测睾酮水平并排查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