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膜腔积水(肺积水)是一种因多种疾病引发液体在肺脏外肋膜腔内积聚过多的病症,常见病因包括感染(如肺炎、结核)、心脏疾病(如心衰)、自体免疫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此病以胸痛、呼吸困难和咳嗽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需结合病因进行抗感染、利尿、引流等综合治疗。
肋膜腔积水(肺积水)的病理核心是肋膜腔内液体生成与吸收的平衡被打破,液体渗出增多或回流受阻形成积液。感染是首要诱因,如结核菌感染引发的结核性胸膜炎或细菌性肺炎,可通过胸部影像学与胸水检测确诊;心脏疾病如心衰、心包炎导致静脉压升高,液体被迫渗入胸腔,通常伴随下肢水肿;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可能通过破坏肋膜组织间接引发积水;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或胸膜间皮瘤)则因侵犯肋膜或淋巴回流障碍产生积液,需结合病理分析排除;其他病因还包括肝病(低蛋白血症)、肾病(肾病综合征)及药物副作用。
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加重)和胸痛(深呼吸时加剧)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发热或乏力,积液量较大时可压迫心肺致急性呼吸窘迫。医生常通过胸片、CT定位积液范围,并通过胸腔穿刺抽取液体进行生化、细胞学检测,明确性质(渗出液或漏出液),进而指导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需双管齐下:一是针对基础疾病,如结核性积水需抗结核治疗、心衰性积水联合利尿剂与强心药、恶性胸水可辅以化疗或靶向药物;二是针对积液本身,少量积液可药物吸收,大量积液则需胸腔置管引流或闭式引流术缓解压迫;若因低蛋白血症所致,则需补充白蛋白。中医调理或针刺疗法可作为辅助,但需配合西医病因治疗。
肋膜腔积水症状隐匿且病因复杂,需早诊早治。若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就诊排查积液性质,延误可能延误病情。日常可通过健康饮食、避免吸烟及控制慢性病风险预防肺部相关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