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功能减退是机体应对压力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常作为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前兆,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劳及睡眠障碍,若持续未缓解需及时干预。
-
核心症状与关联疾病
初期可能出现茫然、情绪波动(抑郁或焦虑混合状态),若压力源持续,症状通常在24-48小时内减轻。长期应激功能减退易引发抑郁症(兴趣丧失、自我价值感降低)或焦虑症(过度担忧、躯体化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PTSD,表现为创伤回忆闪回和场景回避。 -
生理机制与诱因
压力导致皮质醇持续分泌,扰乱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平衡,引发情绪调节异常和能量代谢紊乱,表现为疲劳、失眠或食欲减退。诱因包括长期高压环境、重大生活变故或慢性疾病。 -
早期识别与干预建议
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异常、睡眠问题或社会功能下降,建议通过心理评估(如量表筛查)和专业咨询明确诊断。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压力管理训练可有效改善症状,严重时需结合药物治疗。
及时关注压力反应变化,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重症精神障碍风险。日常可通过规律作息、正念练习增强心理韧性,避免症状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