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尿量减少通常是烧伤休克的早期重要表现,可能发展为急性肾衰竭(ARF),与体液丢失、肾缺血、毒素损害等因素相关,需警惕休克、感染或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风险。
1.直接病因:烧伤导致大量血浆经创面渗出,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发肾脏灌注不足,早期表现为少尿(<400ml/24h),严重时无尿(<100ml/24h)。若合并感染或肾毒性毒素吸收(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可直接损害肾小管,加重肾损伤。
2.体液与血液动力学失衡: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骤降,肾脏首当其冲受冲击;若休克复苏延迟,全身血液重新分配时肾脏灌注进一步恶化,导致少尿或无尿。
3.肾实质病变机制:① 烧伤休克引发的肾缺血、缺氧直接损伤肾小管细胞;② 坏死组织分解产生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③ 化学灼伤(如苯、磷)或药物滥用(庆大霉素等)可诱发肾毒性损伤。
4.炎症与应激放大效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加剧微循环障碍;应激状态下抗利尿激素(ADH)与醛固酮分泌增多,进一步减少尿量。
5.并发症预警:持续少尿提示肾脏代偿机制衰竭,易合并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若伴血压骤降(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意识模糊或肺水肿,标志着休克或MODS进展风险骤升,亟需紧急透析干预。
临床监测尿量变化是评估病情核心指标,需结合血肌酐、尿素氮及电解质动态调整补液策略,优先保障肾脏灌注压。普通脱水可通过扩容缓解,但肾源性少尿需警惕休克恶化,遵循“量出为入”与精准干预原则可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