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扣的钱主要包括个人自付部分、起付线以下费用、超出封顶线的费用以及医保目录外的全额自费项目。具体扣除逻辑遵循“三大目录”范围限制,并受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三重规则约束。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
个人自付部分
乙类药品需先自付10%-30%费用,剩余部分才纳入报销范围。例如,2000元乙类药若自付比例为20%,则先扣除400元,剩余1600元参与报销计算。 -
起付线以下费用
不同级别医院设300-1800元不等的起付标准。如三级医院起付线600元,这部分需患者全额承担,超出的费用才按比例报销。 -
封顶线外费用
年度报销限额通常为10-30万元(各地不同),超限部分需自费。但大病保险可对高额费用二次报销,减轻负担。 -
医保目录外项目
整容、减肥药、VIP病房等非目录内项目需全额自费。丙类药品(占药品总量98.6%)如进口特效药也属此类。 -
报销公式实操
实际报销额=【(甲类药费+乙类药费×80%-起付线)】×报销比例。假设总费用1万元,起付线800元,报销比例70%,最终报销6440元,自付3560元。
提示:就医时优先选择定点机构,关注药品甲乙类标识,并可通过补充商业保险覆盖医保未报部分。具体政策以当地医保部门解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