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信息,代缴社保领取生育金的行为若涉及虚构劳动关系或骗取社保基金,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结论
代缴社保领生育金被判刑,主要涉及以下情形:
-
虚构劳动关系 :代缴公司与被代缴人无真实劳动关系,需通过虚假申报享受社保待遇;
-
骗取金额较大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骗取金额超过6000元即可能构成犯罪。
二、典型案例
-
南京某公司案例
F某通过其丈夫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虚构劳动关系代缴社保,最终因领取超6000元生育津贴被判刑;
-
磐博公司案例
8名被告人通过成立公司代缴社保,虚构用工情况骗取北京生育津贴近百万,分别获刑9个月至3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至4万元。
三、法律依据
-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骗取社保待遇或基金支出的,可处骗取金额1-3倍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
《社会保险法》
明确规定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不缴纳。
四、风险提示
-
法律风险 :代缴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
-
社会影响 :涉案公司及个人会被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
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参保,避免因代缴行为承担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