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药店因未按规定上传药品追溯码数据被暂停或取消医保结算资格,核心原因在于追溯码信息采集不达标、系统对接滞后,且部分零售药店存在管理疏漏或技术短板。
多地医保部门正在加速推进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的全面采集与监管应用。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统一部署,2024年底前完成全国范围内扫码入库工作,2025年起正式实施追溯码监管。部分药店特别是零售药店因未及时完成追溯码数据上传或填报不规范,导致医保资格被暂停或取消,例如山西运城122家未达标机构中超90%为零售药店,佛山更明确2025年起将依据新规对违规药店采取中止或解除医保协议措施。
药品追溯码是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电子身份证”,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药品来源可查、流向可追,防止假药流入市场并保障用药安全。监管部门通过追溯码追踪药品购销行为,可精准打击医保基金套刷、药品倒卖等违法行为。但药店在执行中面临多重挑战:技术能力不足导致扫码系统无法对接、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内部管理流程混乱,或因成本压力消极应对政策要求,最终因数据上传不及时或信息缺失被处罚。
部分受罚药店为规避监管风险,主动减少医保药品供应,转向销售自费药或医疗器械,但这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并削弱其市场竞争力。消费者习惯性选择能使用医保结算的药店,若药店长期失去医保资格将面临客源流失和经营困境。监管部门强调,药店需加强追溯码系统改造、人员培训及合规管理,通过技术升级和流程优化实现精准追溯;同时建议建立行业互助机制,共享合规经验与技术方案以降低合规成本。
药店若想避免失去医保资格,必须严格执行追溯码政策,确保从入库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真实、完整、可查。未来监管将依托大数据模型强化常态化监测,对屡次违规的药店实施联合惩戒,推动行业向高质量、规范化方向发展。消费者在购药时也可优先选择合规经营的药店,共同维护药品流通安全与医保基金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