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保看病扣钱的核心机制是"分类支付+比例分担":医保卡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就诊时系统自动计算起付线、报销比例及自费部分,个人只需支付需自担的金额(含起付线内费用、超目录项目及比例分担部分),其余由医保基金与医院直接结算。
-
起付线与报销比例
每次就医需先达到起付线标准(如三级医院1000元),起付线内费用由个人全额承担。超出部分按病种/项目分级报销,例如门诊特定病种报80%,剩余20%从个人账户或现金支付。不同医院等级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异明显。 -
医保目录内外区分
仅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检查可报销,目录外项目(如部分进口药)需自费。就诊时系统自动识别目录类别,个人需确认费用明细,避免因目录外消费产生意外支出。 -
账户余额与结算方式
个人账户余额可直接抵扣自付部分,不足时需现金补足。住院费用通常出院时一次性结算,门诊则实时扣费。特殊情况下(如跨省就医),需先垫付再凭单据报销。
理解医保扣费规则能减少就医经济压力,建议提前查询当地医保政策及目录清单,合理规划个人账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