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粘合剂必须固化,这是确保修复体长期稳固的关键步骤。固化后的粘接剂会与牙齿形成紧密结合,防止脱落或溶解,同时提升修复效率。固化方式包括光固化、化学固化或双重固化,具体取决于粘接剂类型和临床需求。
-
固化原理与必要性
牙齿粘合剂多为树脂材料,未固化时呈液态或凝胶状,需通过光照、化学反应或加热转变为固态。固化后机械强度显著提升,能承受咀嚼压力,并隔绝口腔环境对修复体的侵蚀。例如光固化粘接剂需特定波长光源照射,通常在几秒至几分钟内完成硬化。 -
固化方式对比
- 光固化:操作便捷,医生可控制固化时间,适用于精准修复(如贴面、嵌体)。
- 化学固化:无需设备,但固化时间受温度影响(约1.5-5分钟),适合偏远地区或临时修复。
- 双重固化:结合两者优势,常用于深窝洞或光线不易到达的位置。
-
临床操作关键点
固化前需严格清洁牙齿并酸蚀处理,确保粘接剂渗透牙本质小管。固化后需调整咬合并抛光,避免过高或边缘微渗漏。若固化不充分,可能导致修复体松动或继发龋齿。 -
患者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咀嚼硬物,定期检查粘接处是否异常。若修复体脱落,需及时就医重新粘固,不可自行使用非医用胶水。
正确固化的粘接剂能延长修复体寿命5-10年。选择专业机构操作并遵循术后护理建议,是保障效果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