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序号对照表是牙科诊疗中精准定位牙齿的国际通用编码系统,通过数字或字母组合明确标识每颗牙齿的位置和类型, 帮助医患高效沟通、提升诊疗准确性。掌握这一系统,能快速理解牙医病历记录,并主动参与口腔健康管理。
牙齿编号系统主要分为三种:FDI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两位数编码,首位表象限,末位表牙位)、通用编号系统(恒牙1-32连续编号,乳牙A-T字母编号)和部位记录法(国内常用,用“+”划分象限,数字/罗马数字标记牙位)。例如,FDI系统中“36”代表左下颌第一磨牙,通用系统中“3”是右上尖牙,乳牙“BⅢ”为左上乳尖牙。
不同牙齿类型对应特定编号范围:中切牙(1-2号)、侧切牙(3-4号)、尖牙(5号)、前磨牙(6-7号)、磨牙(8号),智齿通常为8号。乳牙则用I-V罗马数字区分。临床中,牙医通过编号快速记录龋齿、缺失牙或治疗计划,如“16龋坏”即右上第一磨牙需补牙。
日常应用时,可结合口腔镜观察牙齿形态(如门牙扁平、磨牙多尖)辅助定位。若智齿发炎,明确告知医生“48号牙疼痛”能加速处理。家长也可用“AⅣ”等编号记录孩子乳牙脱落情况。
理解牙齿序号对照表,就像掌握口腔的“地图坐标”,让每一次看牙更高效精准。建议保存一份编号图表,随时查阅,为口腔健康管理增添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