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补牙材料的选择需兼顾美观性、耐用性和生物相容性,目前主流材料包括纳米树脂、陶瓷嵌体、玻璃离子等,其中纳米树脂凭借逼真色泽和分层固化技术成为前牙修复首选,陶瓷嵌体则因高强度和10年以上使用寿命适合后牙大面积缺损修复。
- 纳米树脂:通过光固化分层填充,可精准匹配天然牙色,抗压强度达300MPa以上,且含氟化物成分能抑制继发龋。但需注意术后24小时避免咀嚼硬物以防边缘微渗漏。
- 陶瓷嵌体:采用CAD/CAM数字化定制,密合度达微米级,耐磨性远超银汞合金,尤其适用于咬合压力大的磨牙区。但价格较高(单颗2000-5000元),且需专业设备支持。
- 玻璃离子:释氟特性可长期防龋,对牙髓刺激小,是儿童乳牙和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理想选择,但强度较低(使用寿命3-5年),需定期复查更换。
- 智能生物材料:新兴的活性离子材料(如Bioactive GIC)能促进牙本质再生,目前处于临床验证阶段,未来或颠覆传统修复模式。
补牙后需定期检查材料边缘密合度,避免咬硬物和过度染色饮食。提示:深龋患者建议优先选择具有抑菌功能的材料,并配合每年1次专业涂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