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牙槽窝内的血凝块通常3-7天开始逐渐分解,10-14天完全被新生组织替代,这是伤口愈合的关键阶段。血凝块的形成与稳定直接影响恢复速度,需特别注意保护避免脱落。
-
血凝块的形成过程
拔牙后30分钟内创口开始出血,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快速交织成网状结构,24小时内形成稳定的暗红色凝胶状血块。此阶段严禁漱口、吮吸或触碰伤口,防止物理性破坏。 -
血凝块的分解时间线
- 第3天:血块边缘开始被白细胞分解,牙龈组织向中心生长
- 第5天:血块体积缩小50%,肉芽组织明显增生
- 第7天:血块表面覆盖半透明纤维膜,骨组织开始重建
- 第2周:血块完全被牙龈和骨组织替代,牙槽窝变浅
-
异常情况的预警信号
若血块提前脱落(干槽症),会出现剧烈疼痛、腐臭味和灰白色创面,多发于术后2-3天。糖尿病患者或吸烟者血块消失时间可能延长至3周,需加强术后护理。 -
加速血块转化的方法
- 术后咬紧纱布40分钟精准压迫止血
- 24小时后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
- 遵医嘱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细菌
- 避免剧烈运动或高温饮食导致血管扩张
血凝块的消失标志着愈合进入新阶段,但牙槽骨完全重塑需3-6个月。术后2周复诊可确认血块转化情况,发现异常渗血或延迟愈合应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