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掉了牙龈上剩下一块血肉,通常是残留的牙周组织或血凝块,可能因外伤或拔牙后未完全清理导致。这种情况多数可自行恢复,但若伴随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
-
常见原因
- 拔牙后牙槽窝内残留的牙龈碎片或牙周膜组织未完全清除。
- 外伤导致牙齿断裂时,部分牙根或软组织仍附着在牙龈上。
- 凝血功能异常时,血块可能附着在创口表面形成肉状物。
-
是否需要处理
- 若为小范围残留且无不适,通常会被身体自然吸收或脱落。
- 若组织块较大、发白或有脓液,可能需医生清理以防感染。
- 持续出血或肿胀超过48小时,提示需专业干预。
-
家庭护理建议
- 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触碰伤口,用冰敷减轻肿胀。
- 进食温软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物影响愈合。
- 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口腔,勿用力吐口水。
-
警惕感染信号
- 出现明显异味、发热或淋巴结肿大。
- 疼痛加剧且止痛药无效,创口周围泛红发热。
- 血肉块体积增大或渗出黄绿色分泌物。
牙龈残留物多数属于愈合过程的正常现象,保持口腔卫生并观察变化即可。若异常症状持续,建议48小时内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清创或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