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唾液分泌增多且需要频繁咽下,主要是避免血凝块脱落、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风险三大原因。唾液本身具有清洁和抑菌作用,但过度积聚可能导致血凝块移位或刺激伤口。
-
保护血凝块
拔牙后形成的血凝块是愈合的关键,频繁吐唾液产生的负压可能使血凝块脱落,导致"干槽症"(剧烈疼痛和延迟愈合)。咽下唾液能减少口腔内压力波动,稳定凝血。 -
清洁与抑菌
唾液含有溶菌酶等抗菌成分,能冲刷伤口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但若唾液滞留过久,反而可能滋生细菌,适时咽下有助于维持口腔环境平衡。 -
减少刺激反应
拔牙后局部炎症反应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刻意积存唾液可能引发恶心或误吸,咽下可避免不适,同时降低对伤口的机械刺激。 -
促进恢复
适度吞咽动作不会影响伤口,反而能避免频繁吐唾液的伤口牵拉。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吮吸等动作,咽唾液是最安全的处理方式。
拔牙后24-48小时内唾液带血丝属正常现象,无需紧张。若出现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唾液有脓液,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间保持头部抬高、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减少唾液分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