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保卡代别人买药属于违法行为,不仅可能导致医保基金损失,还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和商业保险权益。合规的做法是通过“家庭共济”政策共享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但必须遵循“钱可共享,卡不共用”的原则,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和保险拒保风险。
-
法律风险明确:医保卡仅限本人使用,代购或出借均属“冒名就医”,轻则暂停医保结算3-12个月,重则按《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条例》处以2-5倍罚款,甚至构成诈骗罪。例如,安徽徐某因冒用他人医保卡骗取12万元基金,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
商业保险隐患:用医保卡为他人购买慢性病药物(如高血压、糖尿病药品),相关记录会默认视为本人病史,导致投保时被拒保或理赔时被拒赔。保险公司核保系统已与医保数据联网,隐瞒记录可能构成“未如实告知”。
-
合规操作指南:
- 家庭共济绑定: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线下医保大厅,将个人账户资金授权给配偶、父母、子女使用。
- 代购正确流程:需携带患者本人医保卡、双方身份证及委托证明,结算时使用患者医保卡,费用从共济账户扣除。
-
特殊场景例外: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委托亲属购药,但必须使用患者本人医保卡并登记受托人信息,否则仍属违规。
总结:医保卡代购药品的风险远大于便利,务必通过“家庭共济”政策合规操作。若已存在代购记录,建议咨询医保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及时处理,避免后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