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上一年度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工资在300%-60%之间的,则按实申报。如果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则按当地劳动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社保基数14100和5000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对应的工资水平不同,进而影响到社保缴费金额和个人账户积累金额。以下是相关介绍:
缴费金额计算
- 养老保险:
- 缴费基数14100元:单位缴费14100×16%=2256元,个人缴费14100×8%=1128元。
- 缴费基数5000元:单位缴费5000×16%=800元,个人缴费5000×8%=400元。
- 医疗保险:
- 缴费基数14100元:单位缴费14100×8%=1128元,个人缴费14100×2%=282元。
- 缴费基数5000元:单位缴费5000×8%=400元(含生育保险),个人缴费5000×2%=100元。
- 失业保险:
- 缴费基数14100元:单位和个人均缴费5000×0.5%=25元。
- 缴费基数5000元:单位和个人均缴费5000×0.5%=25元。
- 工伤保险:根据单位所属行业和风险等级确定缴费金额,由单位全额承担。
养老金待遇
社保基数越高,划入个人账户的余额就会越高,退休后所获得的养老金自然也会更多。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缴费金额和养老金待遇可能会因政策调整而有所变化。建议定期关注当地社保局发布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