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淮北,社保基数 17000 退休后能领取的金额无法直接确定,会受多种因素影响。退休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构成,具体如下:
- 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参保人员退休时全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缴费年限 ×1% 。若参保人员退休时全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A,社保基数 17000 意味着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较高。假设缴费年限为 B 年,基础养老金受 A、B 以及两者的平均值影响。例如,若 A 为 7000 元,缴费年限 B 为 30 年,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 17000 元,代入公式可得基础养老金 =((7000 + 17000)÷2)×30×1% =3600 元 。但实际中 A 值每年变动,需以退休当年数据为准。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 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 / 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社保基数 17000,每月个人缴纳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较多。假设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按此基数缴纳,缴纳 C 年,每月个人缴纳比例为 8%(养老保险个人缴纳比例一般情况),则个人账户储存额约为 17000×8%×12×C 。若 50 岁退休,计发月数为 195 个月;55 岁退休,计发月数为 170 个月;60 岁退休,计发月数为 139 个月 。例如,C 为 30 年,60 岁退休,个人账户储存额为 17000×8%×12×30 =489600 元,个人账户养老金 = 489600÷139≈3522 元 。
- 过渡性养老金:90 年代中期前参加工作,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会有过渡性养老金,每年额外多计算 1.3% 左右 。若在 1994 - 1996 年之前有 D 年工龄,过渡性养老金 = 全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平均缴费指数 ×D×1.3% 。假设平均缴费指数对应社保基数 17000 较高,D 为 5 年,全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7000 元,过渡性养老金 = 7000×(17000÷7000)×5×1.3% =663 元 。
- 其他因素:地方补贴会因淮北当地政策有所不同,可能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等给予退休人员补贴 。有独生子女证的,增加养老金总额的 5% 。
在安徽淮北社保基数 17000 退休后领取金额,需综合考虑退休时全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年限、退休年龄、是否有独生子女证、地方补贴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建议咨询淮北当地社保部门,获取更精准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