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精神疾病没有“特效药”,但针对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已有多种经临床验证的有效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关键点包括:抗精神病药控制幻觉妄想、抗抑郁药调节情绪、心境稳定剂预防躁狂发作,且个体化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
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妄想障碍,通过调节多巴胺缓解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嗜睡等副作用。新型药物如阿立哌唑副作用更少。
-
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氟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抑郁症一线药物,需持续服用2-4周起效。三环类(如阿米替林)疗效强但副作用较多,适用于难治性病例。
-
心境稳定剂(如锂盐、丙戊酸钠):用于双相情感障碍,锂盐能显著降低躁狂复发风险,但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中毒。
-
辅助药物:苯二氮䓬类(如劳拉西泮)短期缓解焦虑失眠;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适合长期使用。
精神疾病治疗需药物与心理干预结合,患者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疗效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症状变化、副作用和共病情况动态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