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超额医院承担的现象,主要源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后,医院在医保费用控制与医疗质量保障之间的矛盾。在DRG/DIP支付方式下,医院需承担超出医保支付标准的费用,这导致部分医疗机构面临经营压力,甚至出现推诿复杂患者的情况。
1. DRG/DIP支付方式的推行背景
- 传统“按项目付费”方式导致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过度医疗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自2019年起推行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旨在通过“打包支付”控制医疗费用,优化资源配置。
2. 医保超额的具体表现
- 医院在治疗复杂患者或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时,往往因超出医保支付标准而承担额外费用。例如,在DRG模式下,医保按病种支付固定费用,若实际医疗费用高于医保支付额度,医院需自行承担差额。
- 一些医院因此不愿收治复杂病例,甚至动员慢性病或康复期患者转院,以减轻经济负担。
3. 对患者的影响
- 医院推诿复杂患者可能影响患者及时获得治疗,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和癌症晚期患者。这种趋势也可能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压床”现象加剧,进一步加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4. 政策调整与应对措施
- 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未对住院天数设限,并逐步优化DRG/DIP支付标准,以缓解医院的经济压力。鼓励分级诊疗,推动急危重症患者在大医院救治后转至基层医疗机构康复。
- 医院则需通过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成本,同时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确保患者权益不受影响。
5. 未来展望
- 随着医保支付改革的深入,医院与医保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在保障患者权益的实现医保基金的安全高效运行。患者也需增强医疗消费的理性认知,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旨在实现医保基金的安全与医疗服务的优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医疗机构、医保部门与患者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