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给医院结算流程是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之间的资金拨付核心环节,关键亮点包括:直接结算缩短周期至15天、智能审核提升准确率至99%、多元结算模式(总额预付/按病种等)灵活适配。以下是具体流程解析:
-
直接结算申请
医药企业通过监管平台提交结算申请,医疗机构审核订单与发票,医保经办机构复核后,从医疗机构应收医保款中扣除货款。若额度不足,医疗机构需5个工作日内补缴。 -
对账与支付
每月5日前生成对账报表,医疗机构8日前确认数据,医药企业10日前核对。异议数据延至下周期处理。医保经办机构15日前完成审批,通过基金支出户拨付,并设置专用科目核算。 -
结算模式多样化
医保局可采用总额预付、服务项目或病种分值(DIP)结算,超支部分按比例分担。例如,上海市明确总额预付标准,超出部分由医保与医院共担。 -
即时结算改革
部分地区推行“T+1”至“T+7”快速拨付,住院费用预拨70%,门诊药店费用“即申即付”。河南省通过系统升级实现日拨付,资金回笼周期从60天压缩至1天。 -
监管与风险防控
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筛查异常数据,拒付违规资金。例如,茌平区通过算法模型拦截1700余条异常记录,同时开展实地检查规范机构行为。
总结:医保结算正从传统月结转向高效、透明的即时结算,医疗机构需熟悉属地政策与平台操作,确保数据准确以加速资金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