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是颅腔内压力异常升高的危险状态,典型表现为头痛、喷射性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药物脱水降颅压、手术减压或病因根治等综合措施,关键点包括及时识别症状、避免诱因加重病情、严格遵循分级治疗方案。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可分为典型与伴随症状:
- 头痛:多为额颞部胀痛或爆裂样痛,清晨或咳嗽时加重,坐姿可缓解;
- 呕吐:常呈喷射状,与进食无关,儿童更易发生;
- 视神经异常:早期视乳头水肿伴短暂视力模糊,长期未治可致失明;
- 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等;
- 意识障碍:轻者嗜睡反应迟钝,重者昏迷,部分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
治疗方法需分层实施:
- 紧急处理:抬高床头30度、保持安静、避免用力排便,维持呼吸道通畅;
- 药物治疗:
- 渗透性脱水剂(如甘露醇)快速减轻脑水肿;
- 利尿剂(如呋塞米)辅助排水,需监测电解质;
- 激素(如地塞米松)控制炎症性水肿;
- 手术干预:
- 占位病变切除(肿瘤/血肿);
- 脑脊液引流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缓解急性高压;
- 长期管理:控制原发病(如感染/高血压)、限制每日摄水量、定期复查影像学。
颅内压增高属于医疗急症,任何疑似症状均需立即就医。治疗后的康复期需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高盐饮食,密切关注视力与意识变化,防止复发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