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刷卡药品目录表是国家医保局制定的报销药品清单,涵盖3159种药品(2025年最新版),分为甲类(全额报销)和乙类(需自付部分费用),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目录每年更新,新增91种药品于2025年纳入,重点覆盖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需求。以下分点详解:
-
目录结构与分类
医保药品目录分为西药(1756种)、中成药(1394种)、谈判药品(427种)及中药饮片。甲类药品临床必需、价格低(如降压药氨氯地平),乙类药品疗效好但价格较高(如部分抗癌药),需先自付5%-10%再按比例报销。滋补类、美容减肥药等8类药品明确不纳入。 -
动态调整与新增药品
目录每年调整一次,2025年新增91种药品(如抗肿瘤药卡度尼利单抗、糖尿病药司美格鲁肽),谈判药品平均降价63%,预计年减负超500亿元。创新药占比创新高,38种为“全球新”品种,体现对真创新的支持。 -
查询与使用规范
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可查询药品报销类别,输入通用名(如“阿托伐他汀”)即可获知分类及报销比例。使用需满足:诊断相符、定点机构开具、符合医保支付范围(如部分药品限二级以上医院使用)。 -
地方执行与“双通道”
各省严格执行国家目录(如广东目录含6399种药品),不得自行调整。部分谈判药纳入“双通道”管理,患者可凭外配处方在定点药店购药并报销,确保药品可及性。
提示:2025年新版目录已实施,建议参保人定期查询目录变化,优先选择甲类药品或集采品种以降低自费比例。医疗机构需在2月底前完成用药目录调整,患者遇报销问题可向医保部门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