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门诊病历审核是医保基金监管的核心环节,通过核查病历真实性、诊疗合理性和费用合规性,确保医保资金精准使用。关键亮点包括: 病历完整性(主诉、检查、诊断、治疗全链条记录)、诊断与治疗逻辑一致性、医保目录合规性(药品/检查项目匹配),以及电子病历的标准化管理。
-
病历完整性与规范性要求
门诊病历需完整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诊断及处理意见。例如,主诉需明确症状与持续时间(如“反复头痛2周”),现病史需包含治疗经过和阴性症状(如“自服布洛芬无效,无发热”),避免模糊表述。急诊病历还需精确到分钟,并记录生命体征和抢救措施。 -
诊断与治疗的逻辑闭环
审核重点包括诊断是否符合ICD-10编码、检查项目是否与病情相关(如肺炎患者无需肿瘤标志物检测)、用药是否在医保目录且剂量合理。例如,高血压患者病历需记录血压值、靶器官损害评估,并注明降压药的医保分类和临床指征。 -
费用合规性与身份核验
病历内容需与收费清单、医保结算单“七吻合”,包括医嘱、检查、治疗和实际执行的一致性。高值耗材或特殊检查需在病历中标注审批编号(如“冠脉支架植入术:审批号2025-001”)。需核验患者医保电子凭证,防止冒名就医。 -
电子病历的风险管控
电子病历需符合《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修改留痕并CA签名。例如,修正诊断需注明依据(如“修正诊断:胃溃疡,依据胃镜报告”),AI辅助生成的病历需医生确认后归档。系统可内置超量用药提醒和配伍禁忌审核功能。
提示: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病历质量培训,结合DRG/DIP支付改革动态调整审核标准,同时建立医保科与病案科的联合核查机制,从源头规避违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