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扩大发展到终末期时,心脏移植是挽救生命的终极治疗手段,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供体匹配及术后抗排斥管理。关键亮点包括:仅适用于药物和常规手术无效的终末期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超85%、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
-
手术适应症:心脏移植适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等导致的终末期心力衰竭,且药物、器械治疗均无效者。患者需满足心肺功能极差但其他器官健康,且无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禁忌症。
-
术前评估与等待:需全面检查心、肺、肾功能,并通过组织配型筛选合适供体。供体心脏需在脑死亡后10分钟内获取,受体需在移植名单中等待,期间需维持心功能稳定。
-
手术过程: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心脏,吻合供体心脏的主动脉、肺动脉及心房。手术耗时4-6小时,术后需在ICU监测排斥反应和感染风险。
-
术后管理:
- 抗排斥治疗:终身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第一年费用约5万元,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 感染防控: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定期复查肺部及伤口情况。
-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戒烟酒并保持情绪稳定。
-
预后与风险:术后5年存活率约80%,但需警惕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和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如肾功能损伤)。
总结: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扩大患者的“最后希望”,但手术风险高、费用昂贵且需长期管理。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并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以延长移植心脏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