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出来尿又想尿,医学上称为“尿不尽感”或“排尿困难”,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疾病、膀胱结石等疾病,严重时可能引发肾积水甚至尿毒症。 以下是具体原因和应对建议:
-
泌尿系统感染: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引发炎症,刺激尿意但实际尿液量少,伴随尿频、尿痛甚至血尿。需抗生素治疗,并保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冲刷尿道。
-
前列腺问题:男性前列腺增生或炎症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踌躇、尿线变细。50岁以上男性高发,需通过肛门指诊或PSA检查确诊,轻者用药,重者需手术。
-
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肌肉异常收缩产生强烈尿意,但排尿量少。可通过托特罗定等药物抑制逼尿肌过度活跃,配合盆底肌训练改善。
-
尿路结石梗阻:结石卡在膀胱颈或尿道时,会刺激尿意却排尿中断,常伴腰部绞痛。5mm以下结石可多喝水促排,较大结石需体外碎石或手术。
-
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脊髓损伤等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异常,膀胱感知失灵。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通过间歇导尿或植入起搏器治疗。
-
药物或心理因素:抗抑郁药、麻醉剂可能抑制排尿功能,焦虑情绪也会引发假性尿意。停药或心理疏导后症状多可缓解。
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腰疼,需立即就医排查肿瘤、结核等重症。日常避免憋尿,减少咖啡因摄入,女性需注意如厕后从前向后清洁。